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竹资源生物学研究与利用兴滇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the Plant Journal发表论文

发布日期:2025-08-13    点击:

近日,西南林业大学竹资源生物学研究与利用兴滇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the Plant Journal》发表题为“Rooting mechanism of Dendrocalamus brandisii branch and main differences in rooting ability in three different bamboo species”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于丽霞高级实验师,王曙光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初彩华、金点坤参与了该项研究的大量工作。

不定根的发育对于竹类植物的大量繁殖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竹种枝条基部生根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定根分化能力的强弱是决定竹子扦插育苗成败的关键因子,与竹子推广及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课题组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竹子,根据枝条基部发育程度,解析了不定根发生的形态学和解剖学基础。结果表明,与其他植物不同,竹子不定根起源于皮层,皮层的厚度和木质化的程度是制约不定根发生的关键。与刚竹属和箭竹属的竹子相比,牡竹属的勃氏甜龙竹枝条基部具有较厚的皮层,且表皮与皮层的木质化程度较低,其皮层细胞能够恢复分裂能力,并进一步分化为根原基,使其具有极易生根的能力。然而,刚竹属与箭竹属竹种枝条基部节少,皮层薄且表皮与皮层木质化层度很高,不具有再分化的潜力,因此在生产当中难以诱导生根。

传统的观点认为IAA(吲哚乙酸)在植物不定根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茉莉酸及其衍生物是植物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脂源性激素信号分子,被称为“损伤激素”或“逆境激素”。它们在植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调控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本研究发现在勃氏甜龙竹枝条基部不定根萌发的过程中,低浓度的茉莉酸对不定根的分化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揭示了茉莉酸诱导不定根发生的分子机制。茉莉酸合成关键基因DbAOS1和转录因子DbCRL1基因在不定根的分化密切相关,DbAOS1基因既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促进不定根分化,也可以通过激活生长素合成途径的ASA1基因发挥作用。DbCRL1基因可与DbWOX11基因互作,协同促进不定根的分化。该研究不仅拓展了对竹子不定根发育的认知,也为茉莉酸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220050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2460376)、云南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2201AS070018)及竹资源生物学研究与利用兴滇创新团队、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相关平台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tpj.70409

(来源:竹资源生物学研究与利用兴滇创新团队/文/图:于丽霞/审核:王曙光/初审:张冉/复审:冷瑾/终审:柏顺文/责任编辑:张冉)


关闭